清明節的飲食文化習俗
|
發布人:花圈網 發布于: 2020/3/16
|
|
在傳統文化中,清明節是由“清明”節氣、寒食節、上巳節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節日。在清明習俗中,祭奠和嬉游的傳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,但寒食節所蘊含的“飲食文化”往往被人忽略。重慶大學文化專家孫琳博士表示,清明節不像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樣有統一的飲食品種,各地的清明飲食各有偏好,內涵也更加豐富。
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,端午節要吃粽子喝雄黃酒、中秋節要吃月餅、元宵節要吃湯圓,那清明節應該吃什么呢?孫琳告訴記者,清明節飲食并沒有統一品種,各地的習慣差異比較大。在我國北方地區,清明時節很多人要吃雞蛋,寓意圓圓滿滿;老北京人清明時喜歡吃馓子麻花、驢打滾和面茶;而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則有吃“寒食”的習慣,要蒸“子推饃”“子推燕”等,饃面中夾有核桃、紅棗、花生,稱為“子福”,寓意祖宗保佑家族香火延傳,這些饃既可以自己食用,也能用來饋贈親友。
孫琳說,北方的清明飲食主要是糕餅、冷粥,南方地區主要是一些應時應景的時令食物。上海江浙一帶居民有吃青團、吃藕的習慣,而兩湖、四川盆地的部分居民則有吃粽子的習俗,既可以用于上墳祭祖,也可以在出游時自己食用。 |
花圈店原創首發:http://www.m.36060763.com.cn/listzt-19160.html
手機版訪問:清明節的飲食文化習俗
|
相關資訊:
·昆明市玉案山公墓附近花圈壽衣店
·(賓縣二龍山) 靜園公墓電話,地址,(賓縣二龍山) 靜園公墓花圈訂購價格,網上代送花圈
·天山天堂墓園附近花圈壽衣店
|